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旅游攻略 >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作者:小神通    出游时间:2013-05-21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又一次在深秋时节来到南京。周五晚乘动车到达南京,找到秦淮河畔的夫子庙青年旅舍的时候,已近午夜。其实去年来过,但我已经记不清去年来时的路。

  旅舍边上就是秦淮河。夜色中的秦淮,已没有舞榭歌台,牵强的亮着红的灯笼,灯光勾勒出飞檐翘角,更觉得寂寥和寒冷。

  记得那年夏天J约我去南京,我没有答应。南京是出了名的火炉,夏天太热了。臆想中的南京,烟雨楼台、潮起潮落过后,想必秋天才是游走南京最好的季节?

  李大与彭小五

  虽然离上海并不远,但感觉上南京的历史要比上海浑厚得多。摊开地图,面对那么多的古迹、景区,难以选择在周末两天的时间去哪里。忽然记起以前去南京,看到很多公交车都有"明故宫"这么一站。南京贵为六朝古都,怎能没有皇宫遗存?奇怪的是南京故宫似乎绝少被旅行者提及。

  周六的清晨从夫子庙青年旅舍出来,天气好极了,蓝色天空下巨大的梧桐树,摇曳着满树的浓浓秋意,把秋日的阳光过滤成点点晃动的光影。

  踏上一部经停明故宫的公交车,在"明故宫"站下车,却看不到任何关于明故宫的指示牌,街上也没有路人可以询问,好像那只是一个仅存于公交车站牌上的地名。

  就这样迷茫的被丢在路旁梧桐树影下的公交站牌边上。沿着街道向远处望去,看到的是两排望不到尽头的梧桐树,虽然叶子已经枯黄、开始飘落,仍然有着浓浓的树荫。

  马路对面倒是有个看似古色古香的地方,走进去才发现是是原国民政府旧址、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现在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据说整个中华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的档案皆典藏于此,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藏品和旷世珍藏。可惜这个地方由士兵守卫,禁止参观。

  随便挑个方向走去,来到一个公园——午朝门公园,原来南京明故宫的遗迹正在这里。

  好像并非特意供人游览的旅游景点,门票只要一块钱。有市民在秋叶绚烂的枫树下自我陶醉,有人跳舞,有人打太极,还有黑皮蜷发的老外跟中国师傅学太极。

  故宫的遗迹,在这里是许多被雕刻过的石头,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后,仍然能从精致又大气的雕刻中看出曾经的皇家风范。然而比起北京的故宫,历史的苍凉无法言表。

  公园另一边,是高大宏伟的午门,原是皇宫围墙的一部分。每一块墙砖上都有工匠的名字,据说当初造城墙的时候,为了确保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总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责任明确,这可是质量管理的关键,难怪这城墙质量这么好,历经六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如初,跟现今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比起来,实在是让今人羞愧无颜。

  沿着马道走上午门,把城砖上的留名一一看过去,看到其中两个造砖工匠的名字,一个叫“彭小五”,一个叫“李大”。六百年过去,砖上的字迹仍然清晰,他们工作的质量通过了历史的考验,他们一定是认真负责、朴实勤劳的好人。

  秋叶落了满地,树影倒映在落英缤纷的草地上。那是秋天特有的美丽与忧伤。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落英缤纷)

  时光交错在灵谷

  继续乘公车,只几站路便来到郊外的山间。这里风水极佳,从遥远的古代到近代的民国,留下了些许历史遗迹。

  中山陵、明孝陵都去过了,这次来到灵谷寺。

  灵谷寺本来叫宝公院,是在今明孝陵所在的地点,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志而建立的寺院。传说宝志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正是“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的原型。

  后来明朝建都南京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把寺庙迁到钟山东南麓,而在寺庙原来所处的地方,给自己建造了陵寝。明摆着是跟济公和尚抢地盘吗,实在是太霸道了。

  原来的寺庙大部分今已不存,重建的寺庙还没完工。最值得看的无梁殿,“从殿基到屋顶,全部用大砖砌成,不施寸木,也无梁椽”。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建成于明初的建筑,看似没有强硬的支撑,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雨,如今看来依然坚固、完好,是上天给了它特别的眷顾,还是不凡的工匠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最秀丽的灵谷塔,古韵盎然,其实是民国年间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在山间,水到渠成般的自然合谐,全然没有假文物的嫌疑。

  登上塔的高处,遥望远处,城市的轮廓在傍晚的雾霭中是一片剪影,好像万丈红尘,就在那一片尘嚣之中。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尘)

  那个背影的站台

  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还是民国的首都。虽然民国在此的时光短暂,但随意游走在南京的街头,看到的民国遗迹比古代的遗存多得多,比如夫子庙附近某个路口一幢不知名的大楼,比如1路车边上的那个邮局。

  又乘一部公交车,去长江边的码头。透过车窗,忽然看见路边的江南水师学堂遗址,那不正是鲁迅当年待过的地方?

  公交车终点站就是长江码头,在一幢漂亮的红色小楼边上。后来才知道,那原来曾是汪精卫的官邸。

  乘轮渡,过长江,去浦口。

  江面很宽,有江南少有的天高地阔的大气,难怪国家地理的调查发现,多数南京人不认为他们属于江南。

  在这里乘轮渡过长江,对不少人来说,这都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江面上的风吹起来冷得刺骨,恋人们紧紧相拥取暖。

  到江对岸,出轮渡站即是浦口火车站,正是我特意来拜访的地方。

  特地来这里,其实就是为了那个有着美丽的梧桐树影的站台。此前曾在照片里看到过。亲眼看到看到那个场景时,心中的感叹仍然无法用言语形容。

  站台停靠着一列色彩明亮的崭新的火车,笼罩在斑驳的树影里。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影)

  南京的街头有许多这样的梧桐,不仅树干粗壮,而且树冠被修剪成恣意招展的样子,生长出一种自由的感觉。据说南京曾有个砍树市长,下令砍掉了上万棵大树,为的是亮化城市。他认为南京的梧桐太大太厚,把商场的霓虹都遮住了,不利于塑造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幸好这位市长后来因为腐败问题而下台。

  这个站台上的梧桐,比起那些街边上的,可能是因为多了些岁月风尘的积淀,风韵又有所不同。

  这里是津浦铁路的南端,自民国初年起,不知有多少南来北往的人经过这里,从这里乘火车北上,或者从北方南下来到这里。如今这个车站几乎已被废弃。

  八十年前,孙中山的灵柩曾经来到这里。九十年前,身无分文的毛泽东路过这个车站,准备去上海,仅有的一双布鞋也被偷走……

  还有人说,徐志摩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往返忙碌时,若不是嫌这个线路上火车太慢而乘飞机,他的生命也不会从空中陨落。

  最著名的是,民国年间,朱自清曾在这里,看到父亲的背影,吃力的爬上站台。

  并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他那时的白话文现在读来有些绕口,而且好像还很矫情,所以其实我根本就记不清《背影》那篇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

  但我记得中学时,有个邻居二十来岁,工作了。有一天他问我借我的课本,他说要再看看我课本里的那篇文章——朱自清的《背影》。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多年以后,站在这个背影的站台,又似乎有些明白。

游走在深秋的南京

  (站台)

  朋友说这里适合拍MTV,但肯定是伤感的歌。因为这样的站台,最适合别离。

  我说铁轨伸向远方,那是旅行的轨迹,通向未知的地方,或许是更好的希望。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小神通”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