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旅游攻略 > 十一国庆不一样的香港私家玩法
十一国庆不一样的香港私家玩法
作者:思念过去    出游时间:2013-09-13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这两年提及香港,好像变得越来越尴尬。这里有好的酒店、购物区,还有各色美食,原本想去香港放松,可谁知行程却是比什么都“赶”。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这种层压式的节奏里成了香港通,殊不知,精明的香港本地人,早已躲在自己的角落,享受着不受外人打扰的慢节奏。

  “既然你们那么喜欢快节奏,那就让给你们;既然你们喜欢大牌,那我们就去逛小街好了。”于是乎,“大方”的香港人躲开重重人群、喧闹的吆喝声,找到了自己独到的港岛玩法。他们走出去,到离岛、郊野公园,想尽一切方法接近自然;再回来,深入街头巷尾,美食、美酒,用尽心思享受生活。编辑就为大家找来几位香港本地人,喜欢都市建筑之行的连先生,爱运动的Candy,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在香港度周末的。

  连先生是标准的香港人,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他,居然最讨厌的是香港的高楼大厦,理由很简单,压抑而难看,一如现在香港给他的感觉。所以每逢周末,他就喜欢带着相机,到香港各处走走,看最有特色的建筑,看这百年建筑的变迁。在他眼里,建筑是会说话的历史老师。我们看看他的建筑之旅从哪里开始。

  独爱建筑 走街访巷看香港百年“变形记”

  许多人心目中的香港,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大多数到香港来的游客都喜欢在夜晚的时候,登上半山,眺望幢幢摩天大楼,欣赏美丽的天际线。不过,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香港人,其实并不中意这些景致,那些是留给游人的。抬头望去,当一幢幢摩天大楼把天空蚕食得只剩下一个小窟窿,我们反倒是觉得,自己更像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所以,当众多内地朋友让我带着去看各种新建筑、摩天大楼,我其实特别反感。这些把人变成“青蛙”的建筑,一定都不能代表香港。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香港面临清拆的小街小巷、充满殖民色彩的英伦建筑,那些复活起来的市井小路。

  永利街 被时光锁住的香港市井图

永利街

  “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岁月神偷》里的这句话,以及香港土生土长四口之家的故事,感动了本港很多观众,包括我的父母和我自己。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永利街,而这个街,确有其街,原本它面临着清拆,但却因为这部电影的巨大影响力,而引发了本港市民“黄丝带拯救永利街行动”,于是,这条位于港岛上环的老街不用重蹈“喜帖街”的覆辙,维持着60年代原貌,珍藏着那个年代香港的一帧帧市井生活图景。现在的永利街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很多外国人和两岸三地的游客会在那个写着“永利街”的路牌下拍照,沿着斑驳的石阶梯往前走,你会看到树影婆裟的石板路,相互紧挨的家庭式小店,用油漆写的大字招牌以及稍远处天台上的运动场。永利街所在的西环、上环一带,也仍旧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港岛风情,这里的老建筑最多,保存得也最完好。在天晴的日子里,一路走来细细品味,相当不错。

  殖民文化 一段无法磨灭的印迹

  除了市井风貌,如果想找寻香港历史,殖民地遗迹是不能略过的一个章节,前港督府便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一百多年里,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房子就像一本画册,每一任主人都或多或少在它上面涂画了几笔,所以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回归后的第二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也建了一个锦鲤池,到了如今的梁振英,不仅保留前任的锦鲤池,还开辟了一小片农场。

  必列者士街的基督教青年会和般咸道的中华基督教合一堂,虽然同为深具历史底蕴的教会建筑,却各有故事,前者由来自芝加哥的设计师设计,糅合中西风格,在中国风之中带有一些现代感,成为很多电视剧取景的热门地;后者公理宗为首,融合不同教派的伦敦教会,因而展现了千姿百态的多种风格,哥德式的尖顶钟楼、维多利亚时代常见的窗花、金字塔式的外墙,组合起来呈现出城堡的外形。

  天水围 粗野奇幻又真实的悲情城市

天水围

  本地人曾经生活的老街和镌刻下殖民地印记的旧建筑,这些都是曾经的香港,这两种中西文化冲撞和熏陶下,才有了曾经迷人充满诱惑力的香港。而随着这两年越来越多新移民的涌入,我对于另外一种熟悉却又极为陌生的内地文化,也充满了兴趣。与殖民地色彩浓厚的香港岛遥相对应,地处新界西北陲的天水围,就是这么一处“奇幻”的地方。

  在天水围里你能够看到与传统香港人不同的生存模式,粗野却也真实,因为聚集了大批新移民,所以现在的天水围又被称为“悲情城市”。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城市旅行的人,换个角度,天水围却是另一番风景,它是香港农村原生态的缩影,真实而诱人;更何况还有新移民同宗不同源的文化交融。穿梭于这些景点和生活区之间的轻铁,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但对于我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它的开放式月台和复杂的路线组合都颇具特色,每当有车驶近月台,就会看到一列只有两节的泥黄色列车,车上纷纷攘攘,你可以在此听到新移民对于物价飞涨的抱怨,听到刚放学的孩子眉飞色舞地说今天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也可以听到依靠领取综援过活的老人对行政长官的指责。

  淘货 趁路小

  我爱小街老巷另外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淘到很多宝,眼光要够毒,下手要够快,当然,要趁这条路还很“小”的时候动手,等“养”肥了,游客多了,就不好玩了。首先介绍的是摩罗上街,这儿尽是些小摊,时不时能淘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古董,百来年时间的东西,不会太值钱,买的是一个念想。当然这些可能是造工精美的赝品。这里在香港开埠初期曾是印度水手和士兵摆卖货品的地方,事实上“摩罗”一词就是来源于古代的伊斯兰商旅。在这里,各种古物、字画、瓷器乃至中国古代婚礼服饰和西洋的旧留声机、电风扇都能被发现,由于最近流行复古风,自然年轻一代也开始往这里跑,淘一些放在家里,无所谓古董与否,全当装饰。

  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海味街也是我常去的,确切地说海味街不是一条街,而是横跨德辅道西、文咸西街和永乐街的一片区域。就算只是搭着“叮叮车”路过,也可以闻到海产干货那股浓郁的味道。最初这里大都是家庭式经营的咸鱼摊,也就是朝向马路的一半是商店,再往里的是住宅或办公室的“前店后居”设计,港人爱海味,痴海味,所以纵然游人越来越多,价格也日渐上涨,还是始终钟情于此。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提到香港大澳的虾膏和虾酱,说这种香港特产面临着消亡,因为大澳的年轻人都到市区打工了,留在岛上学做虾酱的人越来越少。岛上的人为了离开这里而努力,但每逢周末,却有很多市区的人蜂拥至这里,香港女孩Candy就是其中之一。Candy从小在加拿大长大,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香港,因为实在是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回来反而觉得处处都受到排挤,有来自人群的压力,也有自己内心的焦躁。于是,她选择了比较独特的排解方式,出发去离岛。从第一次玩离岛,至今已经差不多5、6年,可算是其中高手。

  就爱离岛 可舒适可运动

离岛

  远离烦嚣市区,搭船到离岛,是很多香港人所喜爱的过周末的方式。如果从小就是TVB的忠实粉丝,一定对于以下片段耳熟能详:女主角发现被男朋友欺骗,大哭一场,跑到中环码头,搭一班船到离岛,过不了多久又活蹦乱跳地回市区上班了。这个情节虽然极为老土,但绝不虚假。之前没有回香港,看卫星的时候见到这个桥段总是嗤之以鼻,回来了,发现这样确实有用。特别加拿大的生活环境,人与人的交流模式与港岛全然不同,回到香港,面对那么多人,我反而觉得不知如何是好。对于我来说,去离岛的呼吸一口清新空气和腥咸海风确实能起到充电的效果,关键它让我远离人群,只面对我自己,很舒服。

  不仅只有大澳的大屿山

  离岛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离岛,也是香港人去的最多的离岛之一。而大屿山最为有名的则是大澳,出发前往大澳很简单,从香港站或是九龙站上车,大约一个小时便能到达东涌线的终点站,东涌,花大约4小时的路线可以徒步抵达这个有着“东方威尼斯”美名的渔村,沿途的景色自然是美得不行。而且就算是现在内地游客爆棚,但是由于这儿没有豪华酒店、奢侈品牌,所以人再多,也只是港人,不会太过于拥挤。从东涌出发,一路上不仅有旧时渔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古庙,还有宋朝时留下的古炮台。如果时间仓促,搭巴士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到二十分钟便可进入大澳。

  在吴启华、阮兆祥和陈松伶主演的电视剧《大澳的天空》里,吴启华饰演的角色由于投资失败被迫出售大澳的地皮筹措资金另立门户。可是在我看来,大澳的自然风光是难以用金钱买下来的。蓝天白云之下,那一排排临水的棚屋就算是在最蹩脚的拍摄者的镜头里都会构成美妙的图画。头戴斗笠的渔家架一条小艇划过,后尾拖着长长的V字波纹,就像一袭飘扬起来的曳地长裙。而我最喜欢挑战自己的运气,有时候就搭这些渔家的船出海,看看能不能遇见白海豚。除了虾酱和虾膏这些必备手信,大澳的地道小食对于吃货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炭烧鱿鱼、鸡蛋仔、豆腐花、“香妃卷”、“茶粿”……不必刻意地去寻找哪一家店,走到哪吃到哪才是玩大澳的乐趣所在。

小吃

  至于虾酱和虾膏2000年成立的大澳文化博物馆,是香港第一间民间博物馆,由大澳文化工作室筹建,里面展出了这个渔村的今昔,还可以了解到虾酱和虾膏的制作过程。虽然这个博物馆曾在2008年被台风“黑格比”毁于一旦,多项展品被水浸毁坏,但经过艰巨的资金募集,如今又再修葺重开。不少与我同年的港岛青年都不屑参观这类博物馆,或许因为从小在加拿大长大,我倒是对这些“最香港”的东西特别喜欢。

  后来离岛玩得多了,发现大屿山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东西,大屿山西北岸就是这么一处。西北岸是指由东涌至大澳的海岸,沿着这不长不短的海滩,有一条古道,连接着多条古老的村落。这些村落由于没有道路直接连接,所以大多保留着以前的模样,当然极个别因为房产开发,也变成了西班牙式的别墅村,夹在在渔村中,也还是颇有感觉的。在这么多村落中,去得比较多的是沙螺湾村。除了通过古道到达,还可以选择搭乘每天往返于大澳、东涌和屯门之间的渡轮抵达。整个村庄几乎重现了70年代香港的渔村生活环境,没有特别的美食店铺,只有一两家当地居民开的小小的茶餐厅,早上10点提供简餐,一杯鸳鸯搭配火腿鸡蛋餐,味道是十足的朴实。不过这样的味道搭配着周围阿公阿婆三三两两闲散地聊天、翻报纸,最为惬意。再往深一些,就能到达深屈村。这个村庄藏在大屿山北部的深屈湾畔,早先没有车路通向大屿山南部,居民只能依靠海路近处。后来政府兴建了深屈道,延伸至村口,才方便了我们这些喜欢离岛的玩客。这里现在已经把农田大量地改成果园,所以对于港人来说,若是瓜果上市的季节,还是有不少爸爸妈妈会带着小朋友到这里来玩玩采摘,水果新鲜,价格便宜还能增加很多家庭乐趣。特别是这儿盛产的荔枝,每年我都要买上一些回单位去送人,很受欢迎。村里还有另外一项收入,那就是在蟹肥的季节,渔家会开上小船,带上几个客人,去捕获新鲜的螃蟹。现捕现吃,混合着小鱼小虾,就是味道极为鲜美的艇仔粥了。

  交通方便设施完备的长洲和南丫岛

  此外,长洲和南丫岛也是两个设施比较完备的离岛,在中环码头,每天都有多班航船前往长洲和南丫岛,交通非常方便。长洲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是离岛区人口最稠密的岛屿,充满着浓厚的渔村风貌。或许对于内地的观众来说,知道长洲因为两件事:这里曾经始滑浪风帆奥运冠军李丽珊的故乡,这里还盛行着“抢包山”这样的传统习俗,麦兜故事里长洲老头黎根传授给麦兜的绝学,就是如何在长洲传统节日太平清蘸里抢到最多的包子。其实这个活动曾经中断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5年政府在长洲人的要求下才重开抢包山,重开后的第一届,我带了加拿大同学一起去参加,民众灵活攀爬上三座包子山,奋勇抢夺的场景,着实把我那一众金发碧眼的同学们吓傻了。不过,据说看了现场直播我的爸爸妈妈也吓傻了,因为当年徒手攀爬包山,现在则变成必须穿着登山服背好登山包才能上架。

  而长洲岛对于我的父辈来说,是个值得探险的地方。相传当年称霸珠江一带的海盗张保仔,就是把所有的宝藏藏于长洲岛,寻宝的人,把这个位于长洲西湾的洞,称为张保仔洞。虽然这个洞现在只是一个空空的洞,但是还是吸引了我的爸爸和小朋友每年暑假都来长洲瞎转悠,希望能找到别人不知道的藏宝洞。

  和长洲不同,南丫岛上有众多西式酒吧茶座,因为当年兴建发电站的时候,南丫岛吸引了很多外国工程师到岛上居住,渐渐也就有了些异国风情。香港最让人著迷的地方,是她有著典型的粤文化和英式文化结合的地方,发展至今已经是互相融合,这在南丫岛上就更为显著,一样那些咖啡馆,但绝不以内地人喜欢的“小清新”“创意”咖啡为卖点,也不是直接把西式风格生搬硬套地打折创意的名号,占据古朴的渔村。香港的店铺装修更懂得融入环境。南丫岛上的店,就大多如此。你能看到典型的渔村建筑里,老外在用早餐,一杯港式奶茶搭配培根蛋卷,加上周围夹杂的港式粤语,是一种切切实实的生活感。

  南丫岛有两个下船点,榕树湾及索罟湾,喜欢感受生活化的香港,可以去榕树湾,因为小店会较多,而索罟湾则大部份是吃海鲜的店。不过这些开在海边的联排海鲜饭店,由于游客渐多,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我们更喜欢到鱼排上享用即捕即吃的海鲜。鱼排就是渔民为了捕鱼和养殖而建在近海海面上的设施,一般是木质结构,在繁忙的季节,渔民会一直居住在鱼排上。渔家一般会驾驶小艇把顾客接到鱼排上,当夕阳西下,人们在鱼排上觥筹交错,吃着鲜美的海鲜,吹着海风,看着周围鱼排的灯火影影绰绰地倒影在水面的情景,煞是漂亮。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思念过去”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