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旅游攻略 > 游历北京的名人故居
游历北京的名人故居
作者:蓝色海洋    出游时间:2013-11-25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曾经有过无数英雄在此“竞折腰”。他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像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泰斗茅盾、“人民艺术家”老舍、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随着岁月的更迭,城市的改造,如今人们可以亲眼所见的那些历史的印记大都保留在二环以内的旧城区的一些角落里。有些已经成为博物馆或文物遗址,有些则仍然因为各种原因正濒临毁坏、消失。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或许也可以让自己在不太忙的空闲时间去寻访那些有故事的印记,也是去学习一段历史,也是去浏览一份回忆。

  原西城区

  西城故居无小家

  星罗棋布的西城胡同,与历史名人颇有渊源,文学家、画家、京剧名角都曾在这里留下生活的印记。这片区域是城中通往各名校的必经之路,而且什刹海地区风景秀美,于是文人骚客纷纷选择此处而居。近现代时期,革命家们在西城区的活动也颇为广泛,李大钊迁往西城区文化胡同,并在这里写下了《十月革命与中国》等著作;毛泽东曾在福佑寺创办平民通讯社,向全国发送稿件;文学大师鲁迅曾落户阜成门内宫门口,在这里完成了诸多文学作品。

  作为北京最有文化味的城区之一,西城区一直是文人故居之重地,想要了解历史名人,或许就要先从这里开始了。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 寻找最熟悉的课文

  鲁迅先生的故居不算大,分为小型纪念馆和生活区。走过售票处,一个四方院映入眼帘,正中间便是鲁迅纪念馆,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正可以在这座大房子里略读一遍,其中有我们熟知的他的“弃医从文”,以及我们并不熟悉的他的文学之外的才华、他和家人的故事,甚至是在弥留之际的真实细节。

  北京并不是鲁迅唯一生活过的地方,他在几座城市都曾久住过,纪念馆也用他的文字、图片以及日用品记录鲁迅曾生活的细节。绍兴、北京、上海、日本、广州……每个鲁迅曾生活过的地方,纪念馆都摆放一套桌椅,仿佛是先生生前的生活原貌。

  纪念馆里的内容太过厚重,可走进靠西边的鲁迅故居就生活化多了。据说鲁迅居住的小四合院是他自己设计改建的,院子虽小,却迎面而见两棵白丁香树。两棵树都是鲁迅亲手所植,直到今天依然茂盛茁壮。鲁迅喜欢植物,除了自己种植之外,他也喜欢看邻家的树。在《野草》篇里的《秋夜》一文中,鲁迅就曾有过跟植物有关的句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里提到的树就是邻家栽种的。

  看点:那些曾在书本里出现的熟悉的文章,在纪念馆里都能见到真迹书稿。我们所熟知的闰土,他的原型是什么样子,鲁迅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都能勾起我们读书时的记忆。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

  电话:66156549

  门票:免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 四合院内有乾坤

  安静的什刹海,风景优美,这里坐拥诸多名人故居,位于前海西沿恭王府对面的郭沫若故居独树一帜。

  这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格局极为讲究。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分别为工作室、会客厅、卧室和两个厢房。在这个清静的空间里,郭沫若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15年,院内由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牡丹,让后人看来颇有感触。

  郭沫若的故居原来是恭王府的马厩,因此面积并不大。这座房子在成为郭沫若故居前曾多次易主,先是民国时期恭亲王后代把它卖给一家药铺作为宅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馆舍,后来又由宋庆龄居住。可见宅子的地理环境之好。故居中摆放着郭老的生前用品,来访者只能隔窗参观。院里的郭沫若铜像,郭老神情怡然,看似安静端详。如今这里也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游客参观。

  看点:郭沫若在文学、戏剧上的造诣颇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阶段都有历史功绩,陈列室将郭老的作品展示出来,很适合小孩子来接受教育。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西南岸)

  电话:66034681

  门票:20元

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 教育美景两不误

  和其他名人故居不同,郭守敬纪念馆生活气息不浓,更像个科普教育基地。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建设设计,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1986年复建。由于郭守敬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在治水方面有过很大贡献,整个纪念馆以这方面的展品为主,包括他曾创制或使用过的简仪、浑仪、赤道式日晷等大型仪器都有陈列,因此这里很适合全家人带着小孩来参观。

  看点:假山叠石、园林小路,这样的美景在许多名人故居中可并不多见,参观名人故居,看景色也是件重要事。

  地址: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

  电话:66183083

  门票:免费

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清雅小院

  在护国寺这条闹市街上,不经意的一个转弯或许就让你发现这个清雅的小院,小院门口的朱漆大门上有邓小平亲笔书写的“梅兰芳纪念馆”。从大门进入,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影壁,影壁前面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半身塑像。绕过影壁就可看到精致的院落,如此安静闲适的环境,令人无比羡慕,梅兰芳生前最后10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去的时候游人并不多,大家似乎怕吵到老人家这份宁静,没有大声喧哗者,都是一边赞叹一边欣赏着他的故居。如今,故居的前院被辟为展厅,里面有大量的照片、实物介绍了梅先生的艺术生涯;从他8岁起学习京剧到最后荣誉满载,这里是他一生的记录。如果想看梅先生故居原貌,需要到后院的三间北房,陈列着梅先生使用过的家居、练功用的穿衣镜等等。

  看点:“第一陈列室”通过图片等资料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在“第二陈列室”可看到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而“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予梅兰芳的书法、绘画和其他纪念品。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

  电话:66014344

  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9:00~16:00(每周一闭馆)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 静谧花园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这里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走进宋庆龄故居,可以用质朴来形容这儿的设施。与繁华热闹的后海相比,这里算是闹中取静;里面有曲径的回廊、嶙峋的山石和参天的古树,从故居环境就可以看出宋庆龄谦和宁静的秉性。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宋庆龄的卧室、书房、办公室是在一间屋子里。走到一个一层楼的平房内,这里陈列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总之,这里的一切都让你感受到她的节俭朴实,也让人充满崇敬之情。

  看点:宋庆龄生平事迹展览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另外,在宋庆龄故居暖道的草坪上有一株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

  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电话:64044205

  门票:20元/人

  开放时间:9:00~16:00

  士人故居探秘

  清顺治年间,京师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经过漫长的一个世纪,在旧称的宣武区地界形成了以汉族官员、京官及士子为主要居民的地域,在明清之际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下,以士人文化为主体。当时,这里的文化影响着整个京师。这里的士人文化对北京文化有着长远的影响,清初时许多大学者、大文学家就住在这一带,其中包括孙承泽、吴梅村、王渔洋、纪晓岚,清中叶的黄景仁、张船山,清末的李慈铭、林琴南等等。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天下文人齐聚京城,《四库全书》总撰修官、副总撰修官及撰修等,如纪晓岚、程晋芳等大多在宣武居住,他们以琉璃厂书肆为中心交换书籍,研讨学问,形成了以士人文化为代表的宣武文化内涵。这样的士人文化,对之后的“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邵飘萍故居 铁肩担道义

  邵飘萍作为一代记者的榜样,他的“铁肩担道义”一直影响着后辈,被称为记者责任的标杆。这样的一个“秤杆”形象,到底是否身居寒舍?初冬,暖阳里带着些人气儿,孩子的嬉笑和小贩的吆喝将位于骡马市的这栋旧屋映衬得格外生动,邵飘萍故居就在此。

  故居是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就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的。传说邵飘萍当年住在二楼北头,他把向阳的房间都让给了普通编辑。正是在这里,邵飘萍立下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的誓言,并成为“铁肩辣手”的著名报人。

  小楼坐东朝西,如今已经有些残破,楼后的小院里也建满了临时建筑,我们只能从古旧的窗棂和斑驳的石柱上揣摩过去的岁月了。虽然离骡马市大街只有几步之遥,但这里还算幽静,小贩的吆喝、孩子们的欢笑随着微凉的春风传来,一切都那么生动。生活总是这样,有些人和事常常是因了其久远,反倒让人感觉到他们的存在,邵飘萍也是这样。

  地址:西城区东北部的魏染胡同30号

李渔故居

  李渔故居 芥子园难得美

  李渔在北京留下了两座享誉京城的园林建筑。一座是他的居所芥子园,位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一的韩家胡同,为李渔在北京居住时所建,与原籍宅院同名。以布局精巧名传当时,成为京师名士常临之所。芥子园后来被改为广州会馆,原有的叠石被拆除。另一座就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半亩园。半亩园并非李渔故居,而是李渔当年为他的“幕主”贾汉复中丞设计建造的。

  半亩园清幽、典雅、富丽而有书卷气,为画家的力作。道光年此园由江南总督麟庆所得,院中有近光阁、琴台、退思斋、赏春亭、流波华馆、玲珑池馆、嚗画廊、拜石轩各处景物,并分别题有楹联。

  地址:西城区韩家胡同14号

  沈家本故居 大隐于市

  沈家本故居像很多散落在老城区的名人故居一样,小小的长方形门牌跟周边民宅混在一起。沈家本是著名法学家,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了我国学术传统中宝贵的考据方法和求实精神,著有《诸史琐言》。他还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重视研究法理学,建议废止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他的故居共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建在西部南北中线上。门前设垂花踏步,对面设影壁,门两侧连接有门房两间和倒座房6间。第一进院正房为穿堂3间,西耳房3间,东耳房扩展成5间2层小楼,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于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藏书楼,自题名为“枕碧楼”。

  地址:西城区金井胡同

  开放时间:9:00~16:30

龚自珍故居

  龚自珍故居 岌岌可危

  名人故居对于民生,确非起居般的必需品,所以被人们忽视。这点在龚自珍故居上体现尤甚。它现在仅仅能看做被“保留”着,外墙斑驳,形容悲凄。

  走进去,故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另有东西跨院。前院有北房3间,两侧耳房各两间,东西厅房各3间。院内当年曾有道光御笔“福”字匾及“耕读堂”匾。这里曾是龚氏不辞辛劳、上下求索被后人誉为“龚派”诗歌漫漫途路中的一个驿站。旧宅庭院中,想必曾闪动着闻鸡起舞少年仗剑的矫健身影,旧宅书房里,当年或曾出现红袖添香夜读文章的求学情景;旧宅华堂下,曾上演过对酒作歌谈笑古今的豪迈场面……秉烛达旦的夜读,终年累月的思索,一篇篇忧国忧民之作,相继出世;一首首别具风采的诗歌如涓涓溪流,汇成了《破戎草》《破戎草之余》。

  这些影响后人的过去,都藏在这岌岌可危的故居里,等待人们品读。

  地址:西城区宣武门外上斜街50号

  门票:20元

谭嗣同故居

  谭嗣同故居 士人文化最好的踪迹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故居原是湖南浏阳会馆,这里是1898年谭嗣同在京时的住所。谭嗣同的生所与死处近在咫尺,谭嗣同的故居简单醒目地坐落在菜市口的边缘。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远,人行道边上的一个土坡之上,便是标识了“谭嗣同故居”牌子的四合院,现在的北半截胡同41号,当年的“浏阳会馆”。红墙灰檐下堆满了杂物,门墩上红漆点染了几道,仿佛斑斑血迹。整条胡同已拆除大半,只剩下这个小院及邻近的几间房舍,立在宽阔的马路边分外扎眼。浏阳会馆的正房5间现仍存,北面两间为谭嗣同当年所居。前面的院子里被低矮的建筑挤得只剩小道,高大的屋宇仍一望可见,上面蓬草丛生,柱子上漆早没有了,看得见木头的纹路。门户紧闭的北面一间,就是谭嗣同的“莽苍苍斋”。

  地址: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蓝色海洋”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