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旅游攻略 > 云南游玩攻略
云南游玩攻略
作者:我们约会吧    出游时间:2014-02-28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说说吃

  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吃。第一天在昆明的自由行,吃的自然是米线。按照某个也是写影评的朋友的介绍,杀到金马碧鸡坊的桥香园,准备叫一碗最贵的米线尝尝味道,可却无奈地发现桥香园在春节期间,只提供最基础的什么鸡肉、猪肉、牛肉米线。后来无奈地叫了一碗17块的鸡肉米线。其实,在原产地吃米线,也就是一个感觉而已,米线的味道,和我在合肥当地吃的10块一碗的货色并没有显著的不同。要么是我木舌头,分辨不出味道的细微差别,要么就是这两地的米线之间,实在没有什么区别。下午,吃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小吃,而且只吃那些我没见过的玩意,吃到嘴里,是调料的味道,食材本身,并没有太令人难忘的东西。至于什么著名的汽锅鸡,那个东西在家里已经吃了无数遍了,于我而言,早已不是什么土特产,也就作罢了。晚上吃的还是米线,换了一家店。味道差不多。对比之下,才能发现桥香园的汤比较好,而晚上这家叫做“米线主义”的店里的汤,实在是差上不少。而且是用小包装的调料勾兑调味的,挺不怎么样。米线主义的店面就在金马碧鸡坊的桥香园边上,看看两个店的人数,也就知道什么是品牌和口碑了。

  在丽江,导游介绍主要是吃火锅。最著名的是腊排骨、三文鱼和黑山羊三种。腊排骨我无所谓,因为腌制的东西,味道特殊,而且极有个性,为了避免自己不喜欢而浪费,先排除这个;三文鱼,我缺少兴趣,因为本科学的就是水产,后来杂七杂八的少见的玩意吃了不少。一开始我不太确信此三文鱼就是我们常常生吃的那个来自挪威的三文鱼。后来看到什么景区的景观水体里的养的鱼,像是虹鳟鱼类,再听导游介绍,这就是三文鱼,遂而更没有任何兴趣了。其实,像是鲑鳟鱼和虹鳟鱼这种讲究吃食材味道的东西,用来吃火锅是太浪费了,清蒸就OK。生吃接受不了的话,清蒸是个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最后的选择只有黑山羊一种了。个人比较偏爱羊肉,尤其是南通一带的连皮羊肉,偏爱红烧的做法。从丽江古城坐1路到金凯广场,鳞次栉比的小店全是卖黑山羊火锅的。随便挑了一家进去,要了羊肉和一点烫菜。味道还行,其实一般。并不比我在海门和崇明吃的当地的连皮黑山羊高明,不过也不算差。和难吃的团餐相比,黑山羊火锅,算是珍馐了。野生菌也没兴趣,三川火腿也是意兴阑珊。吃,大致就是尝个味道。物资流通如此发达的年代里,再也没有什么只能到什么地方才能吃到的东西了。在原产地吃点东西,只是一种感觉而已。真的能这么说,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感觉。而吃感觉,就和味觉相去甚远了。因为感觉这个玩意,神马都不是。

  购物店

  因为参加的是什么品质高端团,所以全程只进了一个购物店,而且还以三分钟不到的速度速战速决掉了。是螺旋藻的配送基地。每个瓶子都一样,只有重量的区别,没有什么可挑的。所以进去的人,看了就拿,拿了就结账,到也是快刀斩乱麻,很痛快。我对螺旋藻也没什么兴趣,没有下车,在车上等了团友们的满载而归。

  其他的购物的地方,并不叫做“购物店”,而是属于“景点”的范畴。什么在世博园里卖玉石、在七彩云南里卖茶叶,这些都不叫购物店,而叫做“景点”。对于玉石嘛,个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因为能买得起的不喜欢,而喜欢的又买不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一个3K的手镯和一个3W的手镯摆在一起销售的时候,只要不是瞎子和唯心主义者,都会承认3W的是好货。所以,看了3W的东西,再来看3K的,就觉得难以入眼。更可怕的是,当地还有玉石的博物馆和名贵重器的展览。看了那些东西,上千W的和没有标价的玉器,3W的也无法入眼了。无论从种、水、色还是雕工上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老话是绝对没错的。在购物店里转转悠悠了半天,看了不少翡翠和黄龙玉,大致也享了个眼福。于是就摇手拜拜了。黄龙玉现在鲜有人炒作,价格还算可以。有些水草纹的玉石,辅以合适的雕工和设计,还是很好看的。有团友问我,买几个是不是能升值。我就告诉他,几百几千的,自己带着、送送人,或者买个把玩件,自己摸摸就好,靠这个来升值不靠谱。如果要升值,几万的、挑一个有雕工、有设计、稍微独特一些的,还有可能的升值空间。前提是,自己有闲钱、有鉴赏玉石和工艺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即使亏了,也能理性对待。

  云南的银器也很有名。不过在我在丽江古城找到了一家当地人开的小店,买了一堆东西,七彩云南里的银器,也不再有必要乱看了。银子这个东西,算不上太贵重的东西,买回来送送人,倒也不错。其他的,七彩云南里还有一大堆什么卖精油的、卖民族工艺品的、卖乱糟糟的小物件的。随便走走、打发打发时间也就结束了。

  两个古城和一座山

  大理和丽江,算是这次出游的两个重点。无论听过多少乱七八糟的传说和朋友的“放毒”,都应该自己来看看。不过,看景不如听景这句老话是绝对正确的。现在的大理和丽江古城已经被过度开发了。两个古城里,随处可见的商店,抬头便是的咖啡厅和酒吧,以及乱糟糟的人群,到处都是臭烘烘的烂味道。丽江古城已经非常商业化了,本地人把自己在古城里的老宅子租给江浙、广东福建人开店。外地人呢,卖点假货,以次充好的东西,赚得不菲的暴利。纳西族人普遍比较懒——这是以导游口中的“大汉民族”的我们的眼光来看——租出去的房子,最便宜的,一个月2W的租金,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吃个饭,下午晒晒太阳喝喝茶,晚上喝喝酒打打麻将,一天就混过去了。其实,悠闲的肉体生活没什么不好,只要自己不觉得空虚寂寞冷,那就Toutvabien。少数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和汉族很不一样。好像纳西族人们,相爱就要结婚,没法在一起就拿起行囊追求幸福,实在没办法,那就去死。话说前几年有一对小情侣没法在一起,然后就到了纳西族的殉情圣地,云杉坪,一把火把自己给点了。起因很简单,女孩家有钱,男孩家穷困,婚事嘛,父母自然不同意。后来嘛,当地政府不鼓励这种做法,在那对小情侣死掉的地方,立了一块碑,据说是奉上了纳西族的爱神的一尊象,让人们尊敬生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很忠烈的行为,只是缺乏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尊重的忠烈,到底是一种鲁莽还是一种文化,这个很难说。尤其是汉族人跑到纳西族的地界上玩殉情,我也不知道这是要对小情侣忠贞不渝的爱情翘大拇指还是该对这种颇为不负责任的做法竖中指。倘若什么时候汉族的殉情和经济、地位以及上不得台面的故事与交易不再有关系,殉情可能还能成为一种文化,再发展发展,说不定就能成为一种美学和价值观。现在,这样的殉情完全是走投无路的纵身一跃,一了百了。

  丽江的出名,是因为地震。后来的重建,让这个地方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古城没有被摧毁殆尽,所以也算是保留了不少原本的风味。只是被商业化重度包装和裹挟之后,少了原本的悠闲和自在。要不,素来以悠闲、没事和淡定闻名天下的丽江,又何以会在过节期间如此繁忙呢?其实,这些都是大汉民族的天下和地盘了。这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文化上的同化、占领是不是真的能改造某一种民族性。我觉得是可以的,要不看看香港和台湾的democracy和大陆的anti-democracy,似乎就能明白一些。当一些外来的符号和生活态度成为当地生活的主流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肉体上闲适的生活如果被一种拼搏和赚钱代替了,那么那一种闲适的文化也就随之而烟消云散。说到底,这都是经济社会和商业社会所带来的烦恼和两难,或者说,这都是大汉民族“与时俱进”的“丰功伟绩”。我记得复旦中文系考研曾经是以一篇作文当作中文系专业课的试卷的。某一年的题目是“文化退敌论”。大概是从《世说新语》中引来了一段材料,说的是荀巨伯靠两张嘴皮子就把一群“不义之士”给“劝降”了。文化如果真的可以退敌,那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同化。而一旦有某种文化同化的发生,那么必然带来另一种文化的消逝或者是被改写。就好像是基因一样,某个序列的基因不再被表达,某个序列的基因成为了断掉的片段等等。基因还可以说成是什么优胜劣汰,但是文化真的有高级和低贱的区别么?我很怀疑。

  雪山、石林和皇家寺院

  玉龙雪山是丽江之行的一个重点,石林则是昆明之行的一个重点,大理的重点呢?自然是三塔和崇圣寺。

  虽然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山,但也没有太激动的心情,都要拜各种各样的照片展和纪录片所赐。登山的当天,天气晴朗,真的是能见度极高。这一点在后来的飞机上得到了印证——飞机在平稳飞行之后,我依然能看得到地面。雪山嘛,海拔比较高,提前吃了点红景天胶囊,预防什么高原反应。不过从我个人的身体状况来看,吃不吃这个东西,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索道上山、索道下山,景点和景点之间是电瓶车接送,体力真是一点都没有付出。倒是背了不少器材,的确挺重。照片拍了一些,入眼的有几张。只是游客不少,找不到一个干净的地平线,留了一点遗憾。看来拍好照片,还是要一个人进山才成。

  在雪山,自然要看一场叫做《印象丽江》的表演。在导游的口中,这场表演和丽江当地的《丽水金沙》没法相提并论。只是当天有政府的人员前来丽江游玩,演出的门票实在是买不到,留了一个最大的遗憾。来说说这个叫做《印象丽江》的表演吧。这个演出,胜在场面的宏伟。有不少人、不少马匹的参演。舞台是露天的,背景就是玉龙雪山。上演的时间是11点多,太阳光正好从座位后面偏上方的方向照射到舞台上。应该说,在自然界里的演出,因为天气和光线的不同,每天演出的版本都是不一样的。晴天、多云、下雨、下雪都是不同的版本。这个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云南红土色的舞台,雪山和白云,这种颜色的搭配,也令人很爽朗。虽然说张艺谋并不是什么实际的导演,但是这个演出的确体现出来他的团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对视觉性和色彩性的把握。对酒、拍桌子的场面,让人很容易地想到奥运会开幕式的击缶表演;纳西男女殉情的段落也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活着》里面的一些情节。中间还有很多演员会从观众席上走出来,站在观众面前表演。我又不禁想起自己给IDEA翻译资料的时候,写到的科恩的剧场理论。总体来说,《印象丽江》带给我感觉是一场匠心独运但是缺少主题和亮点的表演。虽然很大气,但是缺少点睛的东西。看完之后,人们说的“震撼”,我觉得只是大场面和大自然给予的一种恢宏的视觉效果,因为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么大的“露天舞台背景”。而演出本身,则无法用“震撼”来形容。

  石林是喀斯特的地貌的一个集中的展示。去了石林,我才对险峻、奇秀这样的字眼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可是带着我们走石林的导游显然想早点下班,一路上基本都在赶路。石林是值得细细观赏的地方,很多东西需要“品味”才能咂摸出一点味道。手上有一本石林摄影集,作者杨春洲,是他拍摄石林70年的一个汇总,而且大多数是黑白照片。从那些照片里,才能大致领悟到石林之所以称之为“林”的奥妙。走马观花地看,实在对“林子”的感受不是太深。

  寺庙是我最不愿意逛的地方,我本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对于佛教的那些什么积善行德、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向来没有什么感觉。而且,现在的寺庙也是商业之所了,看不到和尚,也看不到什么值得看的东西——客观来说,值得看的东西很多,但是各花入各眼吧。不过,南诏古国的崇圣寺,的确值得看看,倒不是里面的佛像多么巨大,也不是贴金多么值钱,而是大雄宝殿的规制和建筑的气度值得看看。崇圣寺是南诏古国和大理古国的皇家寺院,气度自然不同凡响。尤其是大雄宝殿就建在点苍山和洱海之间,依于点苍山的正中,目眺洱海,金色的琉璃、暗红的柱子、牌匾,的确令人有一种“圣地”的感觉。不得不说,很漂亮。里面不给拍照,虽然有很多人偷偷摸摸地拍,但是导游既然发话了,那么为什么还硬要做贼一样的拍呢?

  称呼和装备

  少数民族剧集的地区,称呼很不一样。在大理,男的叫阿鹏哥,女的叫做金花。金花是对大理白族女性一种至高的称呼。接下来是银花、铁花和狗尾巴花。狗尾巴花就是骂人用语了。在丽江,男性叫做胖金哥,把女性叫做胖金妹。胖金哥是纳西语中对“小伙子”一词的音译。并不能从字面来理解。说是纳西族地区水质的含碱量比较高,所以人们普遍比较瘦,用胖金哥来称呼小伙子,说明对一个人的尊重,因为“物以稀为贵”。而胖金妹则就是顺着下来这么叫了。据说,纳西族人的平均寿命非常长,女性竟然达到了91岁,和长期饮用这种水,不无关系。只是,含碱量高的水,喝多了会结石。在昆明——尤其是在石林,人们把女孩叫做阿诗玛,把男孩叫做阿黑哥,这其实是彝族的一种称呼。阿诗玛已经随着一个香烟飘到了全国。阿黑哥说的是一个男人辛勤能干,并不是说他皮肤黝黑。而与之对应的是阿白哥,说的是一个男人好吃懒做,拈花惹草。少数民族的服饰,倒挺有特色,只不过个中文化含义太隽永,我一时半会也没有搞明白不同的花纹、饰物的含义。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只是很粗略地翻过,这一块,还是不写了。

  最后,我想说说装备这一块。因为是旅行,看看全国各地的人的背包、户外衣和相机也是件挺好玩的事情。顶级品牌当然是看不到的,路上看到一个猛犸象的羽绒衣,不过从那个人的裤子和鞋子来判断,他这上半身的猛犸象,真货率很低。Osprey看到了几个,TNF看到了几件,其他的,哥伦比亚、狼爪、诺士兰、奥索卡之类的“户外休闲服”也看到了几件。运动、户外的牌子里,最多的还是阿迪和耐克。不过,当我从石林下来,排队等大巴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女性穿的竟然是“恨天高”的高跟鞋,我顿时明白了,装备都是浮云,牛人才是根本。照材上,我还是老几样,a7+VC7,a700,24-105D,35G,70-200G。不过,胶片只拍了三卷,一个E100VS,一个RDP3,还有一个ACROS。准备春暖花开的时候,自己动手冲出来。看到的最好的单反是D3X,然后就是无敌兔,然后就是K7和K5。索尼的a550、a55,白色的Kr之类的也看到了不少。最搞笑的是在翠湖,一个背着乐摄宝的人呆呆地站在河边,看我拿着一个70-200G走过去,他说,我的相机比你的好一些,然后就打开包,掏出了无敌兔和小白兔。我说,嗯你的当然好了。当时我准备把胶片掏出来吓唬吓唬他的,后来转念一想,我用胶片奚落全幅,和他这种用全幅奚落半幅的小白菜鸟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然后我恭维了他几句,就摇手拜拜了。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我们约会吧”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