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游人游记 > 你浮光,我掠影(柬埔寨)
你浮光,我掠影(柬埔寨)
作者: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出游时间:2014-05-05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一、出发前

  也没做什么准备,因为是和Polly同去,Polly是操心党和资深强迫症患者,我只要准备好她就可以了。主要是熬夜恶补了几本书,算是对去陌生地方逛几天的浮光掠影的中和。

  首先,历史类

  1、周德高的《我与柬共越共中共》。读这本主要是为了解红色高棉,查了一下关于红色高棉的相关书籍,大部分都是英文版,并且无中文翻译,买太贵兼英文程度不足以快速阅读。后来从其他书籍的书评里看到这本,爱问刚好能搜到,就下载了一下。

  本身对这方面历史知识并不多,也不好说这本书的主观性有多大,只是在阅读过程中好几回读的心里冰凉又愤慨丛生。后来百科柬共相关领导人,看到乔森潘、农谢的照片,以及他们对审判的态度、和近期刚参加过波尔布特之女的婚礼的新闻,那种老干部特有的老而无耻、坚硬无所谓愧疚的脸深深的刺激了我,只觉凤凰网之前针对文革老人做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也并不偏激。

  2、西德尼·尚伯格的《战火之外》。是著名的《战火屠城》的原著,因为不想看电影(影音类的东西有时会特别让人浮躁,并且我对战争片的承受力不是很好,看《现代启示录》时分了好几天)所以买了书来读。室友大人提醒我说资本主义就像共产主义黑资本主义一样黑共产主义,但读过之后觉得这本恰恰批评反思的是美国的对柬政策,对大背景变化和个人的生活叙事都比较流畅。看相关资料上说农谢认为国际法庭将70年代柬埔寨人大量死亡全部归罪于红色高棉不公平,因为美国人在这中间也犯了罪,读这本可以窥见他这个理由虽然为自己开脱,但也不全没道理。

  (结果读完了之后,Polly跟我说:咱们不去金边,只去吴哥呀。。。)

  3、大卫·钱德勒的《柬埔寨史》。是商务印书馆出的“世界历史通史”系列中的一本,偏学院派,读的拗口,最后带着上飞机了。

  总的来说,柬埔寨历史很容易概括,但每一处细节又似乎都疑问重重。

  其次,游记指南类

  1、lonelyplanet柬埔寨。LP出品,名气大,属首选读物吧。

  2、卡门《柬埔寨:五月盛放》。根据阅读人数、评分,这本可能是国内受众最广的一本柬埔寨游记,感悟和指南兼具,装帧做的是《藏地牛皮书》风格。整体很小清新,但作者绝不止于小清新,关于柬埔寨历史中残酷的一面她似乎也存在某种“不忍心看真相,但又不想说谎话”的情绪,写道:“关于政治和战争,柬埔寨人不愿提起,但从未忘记”。

  3、《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因为此系列是原产地是日本,并且主要是讲吴哥窟游览,所以十分具有日本人那种注重细节的特色,几乎每一寸浮雕都配有详细说明和高清图片,细致到不厌其烦,非常适合处女座读。日本人还拍了一个《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想在柬埔寨建一所学校》的电影,没看,但看看过的人评价说也是十分日式的励志。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以从不看说明书为荣、因不懂技术而盲目轻视技术的文科生来说,即使是游记指南也还是偏重人文部分,攻略吗,只能表示:呵呵。。。

  再次,想读未读

  刘绍华的《柬埔寨旅人》。其实我很想看这个写《我的凉山兄弟》的人类学家写游记是个什么调调,但无奈怎么也没找到,现在也还想读一下,希望哪天能遇到。

  最后,影音

  重新看了一遍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不知道为什么,《花样年华》是我看的最不入心的一部王家卫,连看《2046》都没那么不入心(是因为太精致以至于拿腔拿调了吗?),电影结尾处周慕云去吴哥找了一个树洞埋藏了他对苏丽珍的心事,让我多寻思了一会儿的是当中插进去那个戴高乐访问柬埔寨的纪实画面,当时没觉得,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老港片甚至一些本以为纯搞笑的片,都能隐隐窥见导演其中的某些政治倾向,即使文艺如王家卫。

  大概看了一下蒋勋的系列讲座《吴哥之美》,不是很喜欢蒋勋写作的调调,但讲座还挺不错的。究其原因的话,大概可归结到“综合素质”上吧,就是单纯拼文字或拼主持都不是第一,但加总一下可以得到综合80分吧,而且讲话方式本身也是学问,台湾腔如果不刻意的话还是很洋气的,讲座整体效果就还挺好。

  其实,越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难了,读书少了就觉自己的无知,多读两本又觉知识虚无;想去的地方很多,但时间和钱总是不够,体力又不好,吃不了苦,也越加觉得去哪里都想的是自己那点破事儿也很腻歪,不过是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暂时逃离而已。

  二、飞机上及到达

  1、从北京到暹粒大概五个小时左右,加上我之前从学校到机场用了两个半小时,所以觉得被交通工具折磨的心肝肺都颤了。波德里亚在某一则冷记忆里写过,城市规模的扩大,让通往任何地方的路程都变得遥远,对娱乐目的地的向往之情很容易就在去往的路程中被磨损了,所以他觉得最痛快的娱乐是在沙漠上似无顾忌的开车,增加路程本身的娱乐。

  杀时间看了会书,然后胡思乱想。交通工具上似乎特别适合胡思乱想,尤其是飞机和地铁,没有任何风景可看,前不见村后不见店,远离起点远离终点,无娱乐的同时也无任何责任(因为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呀),是真正的中间真空状态,遂想到很多人很多事,有些极欢喜,有些极扯淡。

  2、同机的一个旅游团特high,各种互相留联系方式、拍人自拍、抽地主,虽然本质不喜欢热闹,但看到这些个爱热闹的人会降低了我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所以倒没觉得吵什么的。临下飞机时从窗户看到暹粒的夜景,旅游团里一哥们说:嘿,到五环了,偷笑了一下,第一观感确实是夜色也掩盖不了的欠发达。

  3、一下飞机就感到明显的热、潮,像夏日雨后湿润的热,嗯,忧郁的热带。出境时工作人员给要小费,看过的一些旅游指南建议不给,抵制行政机关的这种习惯。大概是因为穷的原因,人一给我要钱我就紧张,包里乱七八糟的也没找到零钱,最后还是没给,他最后倒也没难为我,出境时懒得折腾直接准备了1美,了事。

  4、接我们去酒店的司机小哥说他从没出过暹粒,但他的英语口语却很好,因为工作的原因,后来遇到的司机、卖东西的、餐馆老板很多都会讲交易需要的英语和中文,倒是我口语烂的光听不说(顺便反思了一下我的英语口语问题,这些年来,任何考试中,英语虽然没多好过,但从来都成为过障碍,自认阅读能力也还可以,但口语一直不行,究其原因觉得能力还是其次,心理原因占了觉绝大部分,本身我用母语与人交流时都诚惶诚恐,一到用英语的时候就更瞎了),看样子出于生存所需比出于维持考试成绩更利于学语言,polly此时展示了其外语专业的素质和学生会干部的气质,跟小哥各种聊和迂回。

  5、入住的motherhomeinn酒店在旅游指南上见过。夜色里观感比较一般,感觉还有一股味道,后来发现大概是旁边的垃圾的问题,即使打扫的很干净,垃圾也都分袋装好了,但估计是气温太高的故,还是很容易散发味道。进去之后倒很好,干净整齐,并且立刻感受到空调的凉爽,办了一下入住手续,服务生给我们端来芒果汁,与此同时我们大喊Wi-Fifirst!现代人呀。。。

  6、最后要说服务生。多年前女生们互相打气看的一部《晚娘》深深影响了我对南亚男纸的观感,尤其是那种受过西化教育穿西装(还白西装)的南亚男纸的观感,总觉得有种那样那样的感觉(有一种很纯洁的色情感。。。)尤其是当他注视你的时候,那个眼神。。。当然了我想人家是纯洁热情的,是我想太多。。。(真心无歧视,我自己都被说过像东南亚人。。。)。好吧,老板给的芒果汁很好喝,白西裤很白。。。

  三、“大圈”

 柬埔寨

  1、酒店的早饭很不错(尤其是后来找地方吃饭时,才意识到酒店的这顿自助的实惠度、美味度、清洁度都不错,顺便插一下这几天的饮食问题,不好吃,且相对于国内贵,具体说就是,国内20美的饮食要比柬国丰富很多,当然如果你要说国内吃的再丰富都是有问题的食物那就另说了;在清洁度上的话,感觉老市场那里外国人常去的饭馆比较干净,剩下的就不太好了,尤其是天气又热,更容易显得不清洁,建议处女座自备泡面)。早饭的各种水果很赞,其中有一种不明原料的奇怪的粥,很好喝,不明所以的喝了两碗,说实在的,长期吃食堂而在吃上极其没有想象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说自己是吃货的,总觉得吃某些事物简直就像一场冒险。

 柬埔寨

  2、在tuktuk上观察“市容”,酒店所在的那条街相对比较繁华,有一些撑得了场面的建筑,但观感好像大都是政府建筑或酒店,很多招牌上都写有柬埔寨语法语英语日语汉语,可窥见这个小国复杂的外交;转入比较不那么繁华的街道上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尘土飞扬,破旧,有些墙上有莫名其妙的涂鸦,在强烈的日照下整体像被遗弃的工厂;路上隔三差五随便一地儿就有人随便一坐或者挂一张吊床随便摆一摊子,完全不知道在这里卖东西的逻辑在哪,也不知道卖不卖的出去;但Chanel、Prada等大牌的广告也很显眼,越穷的国家越只要有钱就什么都买得到;同样也有洗剪吹杀马特小青年骑着摩托车拉风而过,有的还载着太妹姑娘,我很想拍拍他们,但又怕被揍。

 

 柬埔寨柬埔寨

 

  3、一白天的“大圈”寺庙之旅。其中巴戎寺名气最大,“微笑高棉”是招牌景点,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神总在对你微笑,而笑脸之多又让你无论身在何处一搭眼就能看到,是真的“你目光下的我”;倒挺喜欢旁边的巴本寺,规模没那么大,气势算不得磅礴,但整体建筑感觉很规整,层层叠叠的,秀气;最没想到的是东梅奔寺,也许是机缘凑巧,到达那里时正当正午1点(吴哥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人很少,并且都在强烈的日照下懒洋洋的,一副我只想自己想心事你可千万别搭理我的样子,寺中建筑除了草地基本无任何绿色点缀,烈日下的孤独的石头建筑特别能让人感觉到那种叫做信仰的东西,比如我那个特别朴素的想法:大热天不哪凉快哪待着去非得把石头捯饬成这样,你这得是有多信呀。

  其实,最妙在哪里呢?在于这些建筑大部分属人文景观,但却可以攀爬,可以“摸”,摸很重要(好流氓呀。。。),放在玻璃罩的文物怎么也让人有点不甘心呀。。。

  4、有一件尴尬事情是关于卖东西的小朋友:拿一个装满了明信片、冰箱贴这些小玩意儿的篮子走到你面前:“一美金一个(慢慢给你加到很多个),我要用钱读书”,如果你执意不买,他就会说:“给我糖果,给我饼干,给我笔”,频率非常的高,只要稍作停留就会一直跟着你走。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值得讲(这事儿真是纠结呀,就像到底给不给乞丐钱一样,争了多少回了),坦白说就是计划费用有限,要是钱多点我肯定随便买随便给,所以主要是因为差钱。当然了,可能更多是,这些孩子的说辞如此一致仿佛经过培训一样,他们走到我面前的时候,只觉得心里又愧疚,又尴尬,特别想逃走,弱势成为资源,我还没劝好自己怎么对待这事儿。

  以及被地雷炸伤的残疾人的表演募捐(战争时期各派力量受国外支持,各种地雷也就从不同的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柬埔寨,包括中国在内)。又忍不住想起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里说的:“我们的同情心宣布我们的清白,但也宣布我们的无能”,越来越经常的感受到同情心最后陷入虚无的那种无力感丛生,然而悖论的是:喜欢去别处,有时就是因为不用在那里生活,是路人,不用负责任。

  5、当地时间3点半、北京时间4点半回到酒店休整。日照还是可怕的,记得从拉萨回来时经过半个月强烈的日照后(而且现在想想,拉萨只是日照强烈,但算不得热,可以随便用围巾呀什么的把自己包的严实,但柬埔寨太热了,是汗水哗哗往下流的那种热,没法把自己包起来),第一次意识到法令纹的问题,从此只要一照镜子就深深苦恼,每回没休息好也立刻去看镜子里那两道纹有没有加深。阳光底下的人是极不遮丑的,《金枝欲孽》里如妃让玉莹站在光下仔细端详罢方说果然是个美人,所以时间像日照一样,总说真话。

 

 

  6、夜色让高棉蒙上妖艳的面纱,好像从来没有过任何创痛,虽然书摊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书是关于波尔布特,然而灯红酒绿,有一种殖民地味道的脆弱繁华和狂欢感,只有街上零星的乞讨残疾人员还隐约能让人想起些什么,在夜色和灯光的掩饰下以及夜风的吹拂下,觉得自己都美好了不少,身体和思绪都轻飘起来。苏珊桑塔格说,任何一种地方都有南北两种性格,其中的南方性格倾向于狂欢、浓郁、放纵,南亚懒散的氛围在夜晚瞬间迸发,倾向于紧张拘谨的性格也似乎有所缓和。在基本已经被西方人占领的oldmarket,在众披萨和沙拉中我们淡定的吃米饭、鱼和啤酒,我们无法理解西方人的饮食思维,就像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然而大家可以并行不悖的生活,不用觉得谁会冒犯谁,各自求一分心安和舒服,以上。

  四、“小圈”

 

  1、从早晨5点的吴哥窟日出等到下午6点中巴肯山的日落,然而因为天气的原因,无论日出、日落都让人有点小失望。日出日落这事儿又得情景搭配(沙漠、大海、庙宇、长城、紫禁城。。。欢迎补充),又得看天气,当然还得看心情(有时心情在那了,连我们宿舍楼的日出日落都能看的唏嘘感慨的),不能强求,就像遗憾这种事儿也不能强推,来了也没办法,只能应着。

 

 

 

  2、走马观花走完吴哥窟。吴哥窟这样的景点,别说几小时、几天,就算几年哪怕一辈子,也未必真能看得尽其中的历史、义理,兴趣、读书、时间缺一不可,宏伟的东西无法概括,但凭自己的喜好和眼睛捕捉一点点细节,能看的看,想看的看。

  在顶端找了个台阶坐下安静的养息的时候,赶上旁边的一家四口谈心,爸爸显然在和稀泥,小儿子表情无辜、妈妈起劲的说,大儿子漫不经心的听,只听妈妈说道:“你不像弟弟这么年青了,你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原谅你”。也许是因为宗教的缘故,吴哥会被寄托某种情感,当做心灵之旅这种,也许他们选择来吴哥家庭旅行也是有这种寄托的吧,比如救赎、和解什么的。然而真的可以吗?真的可以来的这么容易吗?请参照《等风来》里毒舌女上司臭骂女主那段,但还是真心的祝你们好运。

  既然说道这种对柬埔寨、尼泊尔等贫困但属宗教之地的YY,就接着说一下,从来不觉得贫困能带来多好的东西,而且宗教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复杂暧昧。实时微博更新上有个妹子发了一条“柬埔寨的孩子好可怜眼神好无邪”内容的微博,图片一个儿童的照片和N张自己的美自拍,觉得有点那个。早晨出门看日出时看到吴哥窟草坪前面的垃圾,以为是所谓“文明人”和“旅游业”带来的恶果,下午时分发现其实大部分是当地人在草坪休息野餐之后留下的狼籍。后来回北京看《大川段侦探社》里小田切让说:“当地人只是赚着游客的钱扮演着当地人的角色而已”,忽然觉得有某种微妙的应和。

 

  4、下午4点开始爬巴肯山等日落,因为是周末,所以很多当地人也去山上玩,看到了很多时髦洋气的柬埔寨小青年,等待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在太阳的灼热下,竟然听着歌靠着石头小眯了半个小时,汗水哗啦啦的淌,偶尔能感到山顶的风,一阵沁人的舒服和凉,所以入村上君所说:thinkofnothing,thinkofwind。

  5、今天的成功之处有两个:一是在这个被说“被上帝抛弃的国度”,首次穿了我被评价可以演鬼片的红裙子招摇过市。之前看指南说,在这种历史文化积淀多会有陈旧古迹的地方反而要穿的鲜艳,另外,在没有人认识的地方穿的乱七八糟也是去这里的诱惑之一,虽然还有指南说为了安全起见,一定要穿的毫不显眼(这一点也适用于处女座);二是吃了柬埔寨火锅,我多么的爱火锅!照样有很多不知道是什么的调料和食材,凭着直觉乱放一通乱调一通,却意外的美味的很,旁边两桌分别坐了两个单独的两个金发碧眼,一个人吃火锅?我不想说mygod,我想说mylonelygod,你们真的不懂火锅的要义呀。

  6、做一个按摩。因为是在酒店所以好像在市场贵了1美,但也就是1个小时7美,相对于物价来说,可以算相当便宜了,反正发展中国家一向的吧:物贵,人便宜。

  五、女王宫和崩密列

 

  1、关于女王宫的传说有很多,但似乎又都不那么令人信服。我比较想相信的是那个:因为女王宫的雕刻花纹如此精致细密,所以可能是出自女性之手。真的,如果有这么完美的女性匠人的话,这比一个美丽的女王、倾国倾城的妃子什么的都让人觉得美好,这让人感觉女人也可以是供养者(不对,女性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供养者来着),而不单单是金丝笼里的被供养者,这大概应和着我对理工女的崇拜来着,帅气,期间拍得无忧无虑花一朵。

 

  2、在崩密列某面荒废的墙上拍到一张同一枝子上的翠绿挂枯黄。崩密列曾经是一座小吴哥似的寺庙,后来在历史车轮中碾的粉碎,法国政府曾试图修复,修复过程中发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放弃,半途而废的温柔最残酷,崩密列再次遭到抛弃,正式成为无可挽回的废墟。由前因到后果,历史也不过是这两片对照的树叶而已。

  3、在下午的购物和这几天的经历中,有一种想法,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太多又想的不够清楚,那就是:有些柬埔寨人有势利的被殖民情绪,具体表现为对西方人习惯性沉默、对中国这个问题多多但至少有经济发展从前的社会主义大哥呈“有钱但傻、没水平,还总想学西方人”的抱怨。具体表现的话,最大的亲身感受是:他们会用柬式中文在街上对中国姑娘大喊“jiji(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猜测是“姑娘”)漂亮”、“小妞”、“你好”之类的,但几乎没见他们对白人女性这样。

  有个姑娘在微博上说“过安检时工作人员说“我爱你””,语气傲娇的不行,我真心不明白:轻佻和热情好客的差别你分不清楚吗?或者你觉得这是教科书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手拉手、共同对抗资本主义,故对你尤其亲切?

  第一,肯定是中国还没发展的令人完全信服吧(这事儿已经被说很多了吧);

  第二我想说的是:中国大妈和观光客的错比不上小清新的错!!!

  不管怎么黑,中国大妈和观光客的想法其实是简单霸气的,态度就是:“你们穷,我有钱,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可是小清新呢?:看,他们生活的多艰苦呀历史多悲惨呀,人民和孩子的笑容多纯洁呀,宗教信仰多虔诚呀。。。专门制造某种田园牧歌的错觉。

  而且,发展到了有资本反思现代化的现代化程度了吗?有资格同情、感慨别人的生活吗?这就像当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什么的被指在国内一堆问题时跑到国外一堆废墟上感慨人生无常一样。

  第三就是:弱者对弱者的为难。平心而论,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然后除了那种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者人渣(比如有时在音乐节、酒吧看到的一些老外二流子,他们给我的感觉就真的是坏,就真的觉得有色人种女性都是妓女),只要你具备基本的素质比如讲卫生不喧哗什么的,所谓西方文明人不会刻意排斥你的,倒是这个第三世界国家让我觉得:你们国家比我们这好不了多少,你凭什么来我们这得瑟享受我们的服务?

  所以今天回酒店时被人阴阳怪气的叫“小妞”时,我真心觉得:有病呀,然后真心无所谓哪里人好哪里人坏,哪都有好好坏坏而已,所以我当然也记得在柬埔寨遇见的那些真诚的微笑。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