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景点介绍 >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
作者:你好漂亮    出游时间:2013-02-28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黄鹤楼

  武汉,中国中部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贯穿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代诗人李白在此写下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黄鹤楼

  黄鹤楼雄踞在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浩浩荡荡的长江,相对古雅清俊的晴川阁。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并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黄鹤楼

  进入黄鹤楼内,豁然看见了《黄鹤白云》的陶瓷壁画,画面上,仙人已驾着黄鹤飞去,穿过层层白云,黄鹤楼下,众多凡人汇集于此,惜惜相别,目送仙人远去,并期待着仙人能再次归来,可经过千年盼归,万古绝唱,仙人依然未曾归来,留下了仍是空空一楼,令人惋惜惆怅。《黄鹤白云》的传说,神奇美丽,生动浪漫,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引发了后代世人的无限遐想,让人回味无穷。

黄鹤楼

  观夫江城胜状已久,闭眼冥思,忽将眼前画面倒回到1250年前的盛唐时期。李白伫立江岸,挥别故友,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尽头,想到自己难以再次重逢故友,有种莫名的惆怅与感伤。崔颢登临此楼,遥望滚滚长江。对岸,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江面,暮霭沉沉,烟波荡荡。那种场景,所带来的只有深深的愁绪,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这些无处可宣泄的怅然情怀,都尽化做了点点文字、篇篇诗词,让后人广为皆知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传世。

黄鹤楼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你好漂亮”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