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旅游攻略 > 夏日之旅情迷鼓浪屿(五)
夏日之旅情迷鼓浪屿(五)
作者:蝶舞飞飞    出游时间:2013-05-21
康辉旅游公益分享平台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鼓浪屿

  已经两次路过这栋别墅,希腊式的简洁门柱总是吸引着我的目光。回来后才知道这就是那个翻译《花束》的鲁彦曾经住过的地方,不晓得他在这里成就的是哪篇文章。

鼓浪屿

  鼓新路27号。杨家园的四栋别墅之一。现如今是鱼骨艺术馆,馆主用各种不同的鱼骨作画,蛮别致的手法。可是好像进去参观的人不多,因为我只是进去看看而已,馆主不但亲自讲解,还主动在门票上签上他那龙飞凤舞的大名。

鼓浪屿

  忠权楼。杨家园中最气派的门楼。那雕花看起来还颇有些时代气息。杨家园之所以有名,除了它的建筑秀美异常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它有一套自然的供水设备,各楼的顶层和底层,都设有水池,蓄积雨水;院内挖掘水井,配有手压式的抽水机。不同的水源分别用来洗衣、浇水、消防、冲厕甚至饮用。房子的底层还有避弹室。这些在鼓浪屿的建筑中很是罕见。

鼓浪屿

  顺坡而上,是建在八卦楼里的风琴博物馆。

鼓浪屿

  这八卦楼虽然叫做八卦楼,但却与周易八卦无关----因为红色的圆顶有八道棱线,顶层塔楼八面开窗,又坐落在八边形的台基上,民间称其为八角楼,后来慢慢衍称为八卦楼。说起这八卦楼,也有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个人为了这座楼倾家荡产远走他乡的故事。这个人就是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

  林鹤寿是《马关条约》之后来到鼓浪屿的。当了钱庄老板的林鹤寿立志要盖一栋站在楼顶能够纵览厦门、环视全鼓的大别墅,要做鼓浪屿的“基督山伯爵”。美国人郁约翰自告奋勇承担了设计工作,搜肠刮肚的将希腊、意大利、中国甚至巴勒斯坦的建筑元素尽融在一起。估计他也是想凭借此楼能使他的名字载入史册吧。(事实上他的心愿倒是实现了,只是苦了林鹤寿。)这个融和了阿克萨清真寺的园顶、希腊海拉女神庙的石柱、赫夫伊斯神庙的石梁和罗马教堂的通道等等经典的巨型大楼,不间断的从林鹤寿的腰包里掏钱出来。掏空了口袋,又变卖了家产,后来又抵押贷款......不知道最后林鹤寿是怎样的一种欲罢不能,历时十三载连屋顶都未能完工。从此他远离鼓浪屿,再也没有回来。倘若郁约翰不那么的倾尽所学,再倘若林鹤寿能够知难而止,或许......只是历史不能假设,时光也不可能倒流,我们也只能在饱览之余留下些许感慨了。还有一个传说大楼施工的时候摔死过一个工人,冤魂不散时有啼哭声,使得这楼有种不吉利的气息。不知道是因为林鹤寿的故事还是因为这传说,让我感觉这大楼,虽然宏伟,却又有些说不出的的诡异。

鼓浪屿

  风琴博物馆也是胡友义先生创办的。真该谢谢这位老先生,若不是他,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福气可以看到这么多精美的琴。看介绍说这里有一个巨型管风琴,我想当然的以为这个就是。它叫诺曼·比尔,是由全世界最好的管风琴制造商罗门彼尔公司于1909年制造完成的。原本是为英国的一个教堂特制的,后来被胡先生买了来运回中国,没想到放在这八卦楼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高度刚好合适。这琴有个联动音拴,可以通过弹奏一层键盘达到弹奏两层键盘的效果。不难想象这个大家伙的音色一定非常美,工作人员说它出现了点小问题,今天一天都在调整。站在旁边听到她试了三个键盘的声音,相比较起来,最下面的键盘声音最小,但也是最柔和的。不得不说这管风琴真的和教堂很配,它的声音在教堂里回荡缭绕,真可以称得上是天籁之音,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达不到的效果。

鼓浪屿

  后来上了二楼才知道,诺曼·比尔是中国最古老的管风琴,但它还不是介绍上所说的巨型管风琴。那巨型管风琴是法国复古式风琴,名字很长,当时没记住,后来查了叫“Yalishandafils”。光音拴就有80个,音管有将近3000根,如果组装起来的话,这个耗尽巨资的八卦楼没有任何一个房间可以放得下。所以在二楼的大部分房间里都是这个镇馆之宝的各部分零件。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如果要把它们都组装起来演奏的话,最少要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次真是大开眼界了,不但听了最美的琴声,还能看到管风琴的内部构造,哪里还能找到比这更生动的课本啊!

鼓浪屿

  在楼里无法忽视这漂亮的穹顶和彩色天花,虽然在欧洲见过不少比这更要漂亮的穹顶,但像这种融合了中西风格的还真是第一次见。虽然林鹤寿没当上“基督山伯爵”,但八卦楼还真的成为了鼓浪屿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

鼓浪屿

  除了管风琴,馆内还收藏了不少簧片风琴、手风琴和口风琴。

鼓浪屿

  很多都没有相关的介绍,门外汉的我也只能看看外观,拍下自己最喜欢的两架。

鼓浪屿

  临出门的时候瞥见这花纹很美的踏板,连踩在脚下的东西都做得如此精美,要怎么感叹都不为过。

鼓浪屿

  前面讲过岛上的运输都靠板车,在参观风琴博物馆的时候还在想,这么多硕大的风琴,当时上岛的时候是不是动用了岛上所有的平板车呢?没想到一出门就看见电线杆子上的指示牌。看这时间规定的,平板车们既要担当重任,又被限制的如此之多,真为那些板车工们鸣不平。

鼓浪屿

  天气不是很好,一直飘着细雨,尽量走那些还没有走过的的小路,居然听到JoeHisaishi的summer,轻快的曲子让人想跳着走路:)

鼓浪屿

  第二次路过这里,大大的“恨”字好像写得很用力,纳闷写字的人究竟有啥不顺心的事情,在这么好的地方还恨啥。

鼓浪屿

  低矮的院墙里是个不高的红砖西式公寓楼。从它旁边走过去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停下脚步。我是被那门上的“毛主席思想万岁”的字眼和漂亮的柱头所吸引。再仔细一看栏杆上的雕塑,竟是一个个的寿字,柱子的上方被那枯草挡着的下面,居然是阴阳太极图。原来这里就是秋瑾年幼时住过的地方----安海路51号。要不是看见过相关的介绍,谁会知道这里曾经住过一位近代的女革命家呢。

鼓浪屿

  时钟楼,但我更喜欢它另一个名字“宜园”。

鼓浪屿

  楼顶像极了鸣钟,窗楣的花岗岩浮雕很是别致,只是这漂亮的别墅建于什么时候,是谁建的,已经无迹可寻了。只知道后来是位姓陈的人买了来做自己的住宅,因为房间够多,他的大小夫人也多,正合适。

鼓浪屿

  安海路57号,鼓浪屿司法所。虽然院内的二层小楼是新建的,但这秀气的小门楼看起来确是老宅子的,或许也有一段故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鼓浪屿

  兜兜转转中不知不觉地又转到了这里,安海路的三叉路口,旁边有着几座有围墙的小楼。不知道为什么,更爱着已经废弃了的楼,看起来空空落落、亦无遮拦的房间,还有那长了杂草折折延延的台阶,虽然人去楼空,但也干净的显出当年的气派。还有两个人也喜欢这栋楼,他们就是这楼旁边咖啡馆的主人Air夫妇。

鼓浪屿

  番婆楼的外部装饰算得上是岛上最为讲究的了,所有的方柱都装饰着不同的花卉,屋檐下廊楣上的那些沉鱼落雁、金猴献桃......无不透出主人的细致。一眼望上去总感觉有种喜气洋洋、富贵非常的感觉。走上大大的台阶,是宽阔的回廊,摆着几张小桌子,或是晒太阳或是赏月或是喝茶或是发呆,还真是一个好地方。番婆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年房顶的正面牌楼上曾经有个外国女人的雕塑。后来一场台风把这牌楼给刮倒了,才有了很多关于番婆楼来历的诸多误解传说。当年住在这里的老太太是相当有福气的。正对着房子有个小小的戏台,老太太经常抽着大烟看着戏台上的提线木偶戏。因为喜欢热闹,她的儿子常常邀请四邻乡亲们来陪老太太看戏,可那些穷苦人家门连吃都吃不饱怎么会有闲情逸致来看戏呢?于是儿子宣布:谁来看戏,每人可得一个银元。如此讨母亲欢心的孝顺儿子,就是烟商许经权。当然了,故事也是看来的,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我就在这栋漂亮的房子里静静的享受着。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蝶舞飞飞”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