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
您好,欢迎来到惠小驴旅游梦想世界!
首页 > 风景图片 > 广州庐江书院
殤啭身絔路 | 2012-12-11
广州庐江书院
收藏 0 推荐 0 浏览 0

  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是全省何氏宗人出资合建的宗族祠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十八年落成,历时五年,占地1722平方米。书院曾于道光、光绪年间两度重修,其中,光绪年间的重修,耗费白银二万多两,书院建筑之秀美和装饰之细腻至今仍令人称叹。

  书院布局因地制宜,门楼座西朝东(取紫气东来之意),两层,高约10米,青砖砌筑,镬盖耳,风火山墙,绿简瓦,灰塑瓦脊,绿琉璃瓦剪边,门上石额“何家祠道”。过门楼为一庭园,面积约140平方米。庭园南面为照壁,北面为书院主体建筑正祠及两侧书一舍。正祠座北朝南,为三进式。前座头门,宽11。75米,深构7。5米,为面宽三间。步上三台石阶,有一般祠堂所常见的方形石柱,两侧为麻石平台,进2米后至大门,门上有花岗岩石额,上刻“庐江书院”(见图片)。中墙上端有“必得其寿”彩绘,头门后亦有两根方形石柱,并以中心分墙分别承重十三梁架。墙体为水磨青砖对缝砌筑,墀头处有砖雕,绿琉璃瓦下有漆金木雕横披,硬山顶上正脊为博古灰塑瓦脊。整座头门庄严而华丽。头门后天井长约7。5米,左右两侧皆有廊庑。二座中堂阔11。8米,进深8。8米,前后各有4根方形石柱,堂中亦有4根直径10厘米的坤甸木柱,托起十三架梁。堂前后皆有出卷棚廊及接天井的廊庑。前廊架雕博古纹饰,古朴庄重,堂内施金线形通花木雕横披,华贵、精巧,整座中堂给人以华美、尊贵、通透明亮之感。中堂后的天井约6米长,两边廊庑嵌有南宋至清广东何氏宗族世系及鼎建、重修庐江书院的12方碑刻。过天井则至三座后堂。后堂于三座最为高大,宽、深各12米,两侧风火山墙高13米,进深亦各三间,堂前为2根方形石柱,堂内4根坤甸大柱,堂后的墙壁上供奉着祭祀神龛。整座大堂,高大、宽敞、肃穆,是举行重大祭典的场所。书院主体建筑两侧为东、西书舍,以青云巷与天井廊庑有门相通。东面书舍一排9间,魁楼一座。西面书舍三排共25间,其余书舍房间共12间,舍门石额分别刻有各县、乡名称,如“新会房”、“恩平房”、“龙塘房”等有43间。其余皆为附祠用房。东侧书舍内有魁星楼,亦称“登云楼”,楼宽4。3米,深4。5米,高三层,镬耳状风火山墙,正脊置琉璃鏊鱼宝珠,墙体上嵌有石额两幅,上块题“文光射斗”,下块曰“登云”。1993年修缮时重砌楼阁,把魁星楼改为平顶楼。

  该书院书舍为三排以及南面个别书舍(占地约1300平方米),整体建筑是大小马站、流水井宗族(祠)书院群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宗族(祠)书院之一。199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申明】

① 本文内容和图片为游客:“殤啭身絔路” 分享提供,内容和图片仅供学习、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和图片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内容和图片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 本网内容和图片如有侵权,或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或其它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